姓名学之--丰氏起源
丰姓,是中国的一个姓氏。收录在百家姓中。
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丰姓源出于姬姓。
丰(Fng丰)姓源出有二:
1、以人名为姓,出自春秋郑国,出自姬姓,春秋郑国公族后裔,以祖名为氏。春秋时,郑国公族后裔郑穆之子公子丰,在郑僖公时任大夫。他的孙子丰施、丰卷以他的名命姓,遂成丰氏。
2、以人名为姓,源自上古。高辛氏时有丰侯且。周代鲁国有丰丘,他们的后代子孙都称丰氏。
得姓始祖:公子丰。丰姓源出姬姓,古代春秋时期,郑国君主郑穆公有个儿子,名叫丰,这位公子的孙子,世称公子丰。依据其时的习惯习惯,用祖父的名字作为姓,世代姓丰。
有本古书叫潜夫论,记载说郑穆公的各个儿子,后来都各自形成以名字为姓的家族。故丰氏后人奉公子丰为丰姓的得姓始祖。
迁徙分布:
(缺)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丰姓源出于姬姓。春秋时期,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丰,在郑僖公时任大夫,丰的孙子施,卷以他们的祖父的名为姓氏,称为丰氏。
周初,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于酆国(今陕西省户县东),后人以国名为姓,称为酆氏。后来,后人中有取酆字的左边为姓(丰字的繁体),即丰字为姓,得丰氏。望居松阳县(今浙江省松阳县一带)。
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,人数不多,分布很广,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平度、龙口、昌乐、鱼台,内蒙古之乌海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。
山东省曲阜市书院镇分布有数近千人。
郡望堂号:
郡望
据通志.氏族略记载云:丰氏望出松阳县。
松阳县:东汉建安四年(199年)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置松州。八年废州复县;同年,省遂昌县入松阳县。
景元二年(711年)遂昌从松阳析出。乾元二年(759年)析南乡地置龙泉县,至此,县域基本稳定。唐贞元间,县治由古市迁今址。五代后梁开平四年(910年)易名长松县;后晋天福四年(939年)改称白龙县。宋咸平二年(999年)复名松阳县。1958年11月撤松阳县并入遂昌县。1982年1月复置松阳县。
堂号
\"尚义堂\":宋朝时候,丰有俊先后为扬州府和镇江两处的知府。他勤政爱家,最讲义气。他朋友的女儿被人拐卖到青楼。有俊花重金赎回,给她选了一个最好的读书人为婚,还打发她出了嫁,一直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看待。京都尹王佐非常佩服他这种义气。
历史名人
丰存芳:宋代太平州倅,端宗景炎初,元兵至,知州孟知缙谋以城降,存芳谏不断。缙引元兵屠其家,丰存芳不屈。同死十八人。
丰坊:明代书法家、吏部主事,鄞人,字存礼,后更名道生。博学工文,家有万卷楼,藏书万卷。有易辨等著作。
丰熙:明代状元,字原学,鄞人。官翰林学士。
丰干:唐代高僧。居天台山国清寺,昼则舂米供僧,夜则高屋吟咏。或骑虎巡廊唱道。人或借问,止对随时而已,更无他语。
丰姓宗祠通用对联
丰姓宗祠四言通用联
清平著颂;
忠烈衍宗。
--佚名撰丰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宋代鄞县人丰稷,字相之,中进士后官谷城令,清廉开明,人们称颂他“清如水,平如衡”,官至御史中丞。曾向徽宗面奏蔡京之奸,因此得罪权贵,蔡京执政,丰稷被除名。下联典指丰稷之孙丰存芳,字公茂,任太平州副职。景炎初年,蒙古兵攻来,知州孟知缙打算投降,丰存芳极力劝阻,知州不听。城破后,孟带蒙古兵杀他全家,十八人遇害。公一孤儿幸免于难,后来子孙繁衍,人们都认为是忠烈的善报。
法书垂世;
忠烈流芳。
--佚名撰丰姓宗祠通用联
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