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处暑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,属于农历七月中气。有关处暑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呢,秋季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喝哪些养生茶?妨来看看文章吧!
处暑的气候特点处暑养生茶
处暑的气候特点
处暑的“处”是指“终止”,处暑的意义是“夏天暑热正式终止”。所以有俗语说:争秋夺暑,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,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,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。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,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。
处暑节气气温下降
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,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。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。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,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;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,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,出拳出脚,小露锋芒。
炎热天气转变为秋高气爽
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,在它的控制下,形成的下沉的、干燥的冷空气,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雨季的结束,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--秋高气爽。处暑期间,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。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特别是下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。故有:“一场秋雨(风)一场寒”之说。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,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。气温下降明显,昼夜温差加大。
南方地区遇秋老虎
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,虽说大步南撤,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、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。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\"秋老虎\"。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,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,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。在此期间,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。
华南、西南、华西地区雷暴频发
进入9月份,在华南,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,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;而西南和华西地区,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,加之山地的作用,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。进入9月,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,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。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。
华西秋雨的范围,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,还包括四川、贵州大部、云南东部、湖南西部、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。“华西秋雨”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,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,所以雨日虽多,但雨量却不很大,一般要比夏季少,强度也弱。
处暑养生茶--清热利湿
代表茶品:广东的五花茶
五花茶是广东人常饮的凉茶之一,常见的搭配是金银花、菊花、槐花、木棉花和鸡蛋花五种,分别取其清热解毒、清肝明目、清热凉血、清热祛湿解暑作用,有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功效。但由于五花中的木棉花有清热利湿的功效,喝此茶易致人体水分的流失。且五花茶性味多苦寒凉,喝多了会损伤人体津液,就像秋天干燥的冷空气会导致燥上加燥,损伤人体肺气津液一样,因此除非是湿热体质者,否则秋季不宜饮用五花茶。
处暑养生茶--美容养颜
代表茶品:玫瑰花茶、月季花茶
玫瑰花茶近年来一直备受推崇,除了其茶味芬芳,更在于其对于女性的保健作用。以玫瑰花茶和月季花茶为代表的美容养颜类花茶,不仅可以红颜润肤,而且能够解郁活血,治疗痛经,改善月经失调。秋季气温降低,天气干燥,用玫瑰花茶搭配一些蜂蜜或者枸杞子,对于女性保健而言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处暑养生茶--醒脾健胃
代表茶品:茉莉花茶、桂花茶
诸如茉莉花、桂花和薄荷这些带有芳香气味的茶饮,通常都具有醒脾开胃的功效,可以促进食欲,帮助消化。如果出现食欲不振,咽干口燥、口臭牙痛,或者伴随腹胀便秘等秋燥症状,可以多喝一些醒脾健胃类的花茶,不仅生津止渴,而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不过,由于此类芳香类花茶,一般都是配绿茶来饮用,绿茶茶性偏寒凉,因此,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饮用。但可以参照12克山楂、6克桂花和3克党参的比例,煮水来当茶饮,以温胃理气。
处暑养生茶--清肝明目
代表茶品:菊花茶
秋季由于天气干燥,不少上班族尤其是电脑族,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,容易头昏脑胀,眼睛干涩等症状。针对此类人群,推荐饮用菊花茶。上班时,可以用枸杞子15-30克,白菊花10克,绿茶3克,沸水泡一壶茶不时饮用。特别提醒,要想清肝明目,在购买菊花茶时应该选择杭白菊而不是野菊花,因为杭白菊的性味虽然偏凉,但并不像野菊花那般苦寒,秋季较为适用,此外,杭白菊和野菊花虽然同是菊花,但杭白菊的功效主要是清肝明目,而野菊花则是清热解毒。